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

时间:2024-04-20 20:21:04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把握文意,了解12岁周恩来当时的所见所闻所思。

2、读正确词语,理解“崛起、帝国主义、灯红酒绿、衣衫褴褛、铿锵有力”等词语。

3、积累课文中的四字成语。

4、在说文意的过程中感受少年周恩来为振兴中华而读书的远大志向。

教学重点:

学会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尝试用多种方法来理解词语

教学难点:

梳理“周恩来在租界看到的事情”

课前准备:

搜集有关周恩来的生平事迹

一、提出学习目标

1、交流有周总理的生平事迹

2、把课文读通读顺。难懂的字词和句子多读几遍。找出、画出生字词。

3、尝试用多种方法来理解词语

4、交流在课文中积累的四字成语。

5、概括“周恩来在租界看到的事情”

6、感受少年周恩来为振兴中华而读书的远大志向。

二、展示学习成果(20-30分钟)

(一)基础知识展示(小 ……此处隐藏20777个字……是中国的土地吗……”体会到周恩来是一个善于观察周边的事情。

4、全班朗读这部分,注意要有感情地朗读。

二、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1、自由读第二部分,思考: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景?

2、学生读完课文后,想象当时的情景,四人小组演习当时情景。给学生提供当时的情景:

当时那位妇女是怎样哭诉的,那个警察又是怎样训斥她的,站在一旁的洋人会说些什么?

3、学生演完后,谈一谈作为中国人看到同胞在自己的土地上受到这样欺凌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当时的社会现实:贫穷落后,受到列强的欺凌。深刻理解“中华不振”的具体含义。

三、学习课文第三部分

1、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思考: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什么意思?

2、让学生联系全文,体会周恩来从疑惑到静思到立志的心理变化过程。

3、学生想一想当时周恩来一个人在沉思,他沉思什么呢?写一写当时他沉思什么?

4、全班交流写的内容。

5、读这部分,你从周恩来小时候身上体会到了什么?

四、课外延伸

1、阅读关于写周恩来总理故事的书,从而进一步了解伟人。

2、将你所了解的周恩来总理的故事用讲故事、写文章、编短剧、办手抄本等形式,展示学习的收获。

【课后小结】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深入阅读,重点引导学生体会少年周恩来的志向,并联系全文深入思考周恩来立下这个志向的原因是什么,引发学生思考自己读书的目的,激励学生将自己的学习生活与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大业联系起来。注意引导学生在阅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